世界遗产里的“明星”派出所:描绘新时代民生警务好“枫”景
来源:元阳警方梯田卫士
作者:

  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元阳县公安局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位于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的元阳县新街镇,负责辖区11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4.97万人口治安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哈尼梯田核心景区旅游安保工作,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2022年5月25日上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荣誉属于过去,也是新的起点,未来更需努力。面对取得的成绩,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目光向前,以梦为马,志存远方,站在新的起点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红色+蓝色

  铸牢忠诚警魂乐当中流“砥柱石”

  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始终把忠诚教育放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这一红色厚土与坚韧刚毅的警察蓝融合在一起,坚持以“红色+蓝色”凝聚警魂,铸牢忠诚。

  一是始终将党员“双报到”与强化责任担当相结合,在党员“双报到”过程中,把驻村辅警和社区戒毒专干的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指导、培训,有效地把忠诚教育和责任担当相融合,推进了以全福庄合拉调解室为引领的村级解调中心能力建设,让党员民警和驻村辅警、禁毒专干同学习共进步,忠诚警魂和责任担当同提升。

  二是始终将主题党日与破解难题相结合,充分运用党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主题党日更加生动具体,先后组织开展了旅游旺季交通安保调研、辖区宾馆酒店季节性经营管理难题破解、涉旅客警情的处置等为主题的主题党日,在学习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把红与蓝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管理服务新模式。

  三是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哈尼梯田精神”的实践相结合,定期不定期组织全体民辅警到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元阳县哈尼梯田博物馆,缅怀先辈1300多年以来孜孜不倦地用智慧勤劳的双手,不畏艰难、不屈不饶、久久为功“雕刻”大山开垦、耕作梯田,形成的“天人合人,自强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通过活动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宗旨,通过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队伍主旋律,切实增强民警的公仆意识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先后获得元阳县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红河州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省公安机关集体二等功等荣誉,2人荣获州级嘉奖,2人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州局通报表扬。

  传统+科技

  践行为民宗旨畅通警民“连心桥”

  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的理念,在服务群众过程中通过“传统+科技”畅通办事途径、提升服务温度、延伸服务深度、提升服务速度,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一是建好“三个站”服务群众零缺位,村小组建好“起点站”,当好群众“知心人”,进村入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小问题”就地解决,需村委会、派出所解决的事通过微信群上报解决;村委会建好“中转站”,当好群众“指路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提供相关手续,告知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微信推送派出所预审核提升办理质效;派出所建好“终点站”,当好群众“守门员”,落实“一门通办”“只跑一次”等要求,确保服务群众不缺位,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7月4日下午,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接求助电话:一群众精神疾病发作,情绪失控,焚烧衣物,损坏物品。接报后,立即启动“三个站”服务,村小组组织人员到现场维护秩序,村委会协助出具相关证明,派出所值班民警边赶往现场边联系医院,及时将病人送到专业医院接受免费治疗,解决了家属不知哪里出具证明,要送哪里治疗的“急难愁盼”。

  二是窗口“不打烊”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确保业务第一时间办理;通过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确保业务一次性办毕;通过延伸办理、上门办理,确保需求得到实现。民警工作中获悉,辖区一老人身份证不慎丢失,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得知这一情况后,7月14日,派出所启动上门服务,户籍民警驱车30多公里上门为老人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真正做到了解民忧、暖民心。

  三是勤动“两条腿”服务游客无缝隙,视频巡查组通过景区视频网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路段开展巡查,实时掌握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配合路面巡逻小分队疏导交通、处置警情,实现线下线下无缝隙对接。2023年春节期间,车流量是平时的8倍,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甚至是平时流量的上百倍,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通过“两条腿”协作配合,确保了良好的交通秩序。1月25日,接到一名游客背包遗失的求助,视频巡查组通过跟踪游客路线,引导巡逻小分队按线路寻找,终于在一停车场边将旅客遗忘的背包找到,包里东西齐全完好。今年以来,提供延时服务、容缺受理60余次,延伸办理、上门办理30余次,救助游客50余次,收到感谢信3封,锦旗12面。

  专业+创新

  提升管服质效实现警企“同频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景区的管理服务也如此。为破解景区治安管理派出所单打独斗的局面,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经大量走访和充分调研,探索“专业+创新”的破解之策。

  一是规范行业协会建设创新商户管理,结合元阳县旅游实际,紧紧抓住“吃、住、行、娱、购、乐”中吃、住和摄影这3个核心,推动餐饮协会、旅店业协会和摄影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将相关商户纳入会员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准则,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推进相互监督,提升行业自律能力;会员商户执行接待特定人员、特殊群体报告制度,确保派出所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二是倡导专业化服务提升质量标准,对有英语、日语、法语等外语服务能力的商户设立外语服务小组,引导境外游客的接待,规范接待标准,提升境外游客的服务能力;对有专业摄影服务能力的商户设立摄影服务小组,为摄影类游客提供专业的拍摄计划和技术指导,提升摄影创作服务能力;对具有户外活动指导、乡村旅游体验等能力的商户,设立相应服务小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厘清管理权责利压实各方责任,针对旅游企业、民俗村等经营性企业未参与旅游秩序管理的实际,经充分调研和协调沟通,按照权责利相一致原则,承担适当的旅游秩序管理,调动参与景区入口附近交通秩序、治安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与派出所日常管理的良性互动,有效改善了旅游秩序。今年以来,指导行业协会加强管理3次,指导接待境外游客30余人次,与旅游经营企业互动8次,企业商户经营和派出所日常管理同频共振,管理和旅游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零投诉。

  线上+线下

  实现精准打击筑牢违法“防护墙”

  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紧盯辖区内现发的传统侵财案件,坚持“破小案、暖民心”和“破案必追赃”的理念,从“快破案”“破小案”入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及时高效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一是数据赋能精准打击。建设5座卡口及7个WIFI热点等一批信息化设备组成的环梯田景区的防控圈层,74路视频组成的覆盖各景区和主要交通干道的视频网络,加之驻村辅警、网络员、治安信息员等60名线下情报信息员,为精准打击违法犯罪奠定了基础。2月14日,哈尼梯田景区派出所联合多部门经过视频追踪,走访群众,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抓获了3名骑车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并追回4部被抢的手机。

  二是智慧安防全向防控。线上全面推广金钟罩和国家反诈小程序,24小时不间断防护,今年以来处置预警信息660余条,成功劝阻被骗群众660余人,避免经济损失10余万元;推广安装“两车防盗”系统180余台,成功追加被盗窃摩托车10余辆。线下持续开展“三查四告知”行动,严格管控重点行业、重点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知去向,行知轨迹;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五进”等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开展防范宣传,开展各类宣传活动40余场次,群众防范和打击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是加强管控压发案,强化景点景区、学校、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时段的视频巡查,实时掌握社会面动态;强化警车、徒步巡逻,提升面上见警率,形成有效震慑;组织护村队巡逻守护,提升村寨防护能力;常态化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集中清查+治安整治行动”三行动,提升动态化管控能力。2023年1至9月共接处警197起,受理行政案件29起,办结20起,受理刑事案件19起,破案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通过破案,及时为群众追回被盗摩托车10余辆,挽回损失10余万元,实现了“压发案、降警情、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