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泸西实践,立足管住具体人、管好重点事,七步聚力,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得出、化解得了、管控得住,切实维护全县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全县起底排查矛盾纠纷2035件,共化解矛盾纠纷2007件,化解率达98.62%;诉前委派调解成功1412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2.14%。
坚持党建引领,铸就驱动“主引擎”。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确保全县“一盘棋”、工作“一体化”,建立县级政法委员、县委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和行业部门挂联包保化解稳控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每月调度研判、每月实地督导,点对点提示,压实乡镇、部门“一把手”责任。
强化联动起底,用好排查“预警器”。全县已在所有自然村、小组网格确定613名矛盾纠纷预防排查专人和5210名网格员,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从源头上全面收集掌握起底村组、乡镇、“110”接处警、各行业部门、“12345”热线、12348法律热线、12338妇女维权热线反映的矛盾纠纷。
精准分流交办,建强推送“指挥部”。充分发挥县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作用,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开展分析研判,核实具体信息,明确纠纷事件的“低、中、高”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处置;对存在风险的矛盾纠纷,及时发出交办函或交办通知单,向基层组织和关联部门推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限期办理。
增强多方联动,打出化解“组合拳”。发挥村组干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特邀律师等力量,充实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实务能力,守牢第一道防线;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5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积极参与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实现“对症下药”。制定《泸西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委派(委托)调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建立泸西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统筹各类调解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调解手段优势,完善衔接联动机制,增强整体合力。
落实分层调度,用好机制“催化剂”。严格落实错时分层调度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级级有人抓、信息处处通。每月20日前后,政法委组织召开工作研判和调度会议,分析存量、增量矛盾纠纷,研究存在问题,做到不拖、不等、不推、不滑。对各乡镇各部门提出请示报告存在重大风险和需要多方联动化解的矛盾纠纷,由县矛调中心组织开展联动调处。
加强跟踪回访,拧紧稳控“安全阀”。县综治中心对交办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督办,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稳控。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持续关注,及时开展回访,动态掌握情况,适时开展针对性服务管理工作,巩固化解成效。对暂未化解但有条件化解的及时组织多方力量千方百计进行化解,对没有条件化解的进一步强化包保稳控措施,确保不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
深化普法强基,筑牢法治“防护墙”。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创新建强六支普法宣传队伍,建立8支专项普法工作队,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村长”,建设乡镇公共法律服务超市,优化整合资源,提供10余个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解决急需的法律问题。充分发挥驻村律师作用,各驻村律师每月选定1天开展进驻工作,指导、帮助或直接参与结对村化解矛盾纠纷,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