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水田乡:“三叫一不叫”叫出基层治理“好声音”
来源:秘境水田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红河州蒙自市水田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实际,持续探索“三叫一不叫”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三叫一不叫”,即:群众叫得出我的名字、我叫得出群众名字、群众会叫我去家中坐、我去到村子里狗不叫。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 

  构建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统筹抓、职能站所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抓的联动格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乡机关各站所和学校、村社干部及公益岗位人员,将基层治理工作责任体系和组织体系延伸到村、网格,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筑牢第一道防线。 

  组建一支队伍,保护一方平安 

  构建村级“义警”,组建108人“水田义警”和“花木兰”女子义警两个品牌,以公安派出所为基础,驻村警务室为前哨,村组为点,路网连线,“义警”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防控,不断提升“见警”率,做到“群众叫得出我的名字”,看到“义警”来了,心不慌,狗也不叫了。通过4个义警小队的同频互动,将队伍打造成“一专多能”的机动前哨,交织成为水田特色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基层治理质效得到提升。 

  织密治理网格,打通“最后一米” 

  水田乡有4个村(社区),44个村民小组。用好用活乡机关干部职工和驻村队员充实网格,做到了每个村(社区)至少有3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联,每个村(居)民小组至少有1名干部职工和1名驻村队员挂联,每户乡村振兴重点监测户至少有1名干部职工和1名驻村队员挂钩帮扶。实现“村村有人挂、组组有人联,户户有人帮”,基层治理全覆盖、无死角。网格员们按照乡村振兴挂联帮扶和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等政策要求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结对帮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行群众之所盼。通过持续开展工作,群众叫得出网格员的名字,知道网格员的职务;网格员叫得出群众的名字,熟悉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群众会主动叫网格员到家中坐,唠家常;以前进村需要结队拿打狗棒以防被狗咬,现在进村不怕狗咬了。 

  截至20255月,水田乡已连续多年持续保持电信诈骗、命案、重大安全、群体性案事件、非访和越访、刑事案件“六个零发生”。进一步擦亮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国家“一级公安派出所”名片。 

  “三叫一不叫”是水田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讲话精神,发展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三叫一不叫”,形成党委统领、网格负责、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精准排查,精准施策,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落地,将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群关系更加紧密,推进乡村振兴信心更足。 

  “三叫一不叫”既是水田乡基层治理的模式,也是基层治理的目的,下一步,水田乡将持续深化“三叫一不叫”模式,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