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文化建设

天下太平新样巧 一行飞上碧云端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3/12/09

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到开远的“幸福大草原”上散步乘凉,散步中停住脚步看得最多的是天上那些花花绿绿的风筝,常常勾起我童年的往事。
我的家在华北大平原上,一望无际,可以看到天边,清晨能看见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傍晚能看到太阳渐渐淹没在地平线以下。那些年田野里除了路边地头有几棵大树外,没有什么电杆、电线一类的东西,整个田野空中毫无遮拦障碍,放风筝是最安全的。
我的家乡就在潍坊附近,有放风筝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在空闲时都会到田野里放风筝,我小时候也放过风筝。我放风筝的时候奢求风筝飞的高、飞得远,但那自己做的风筝经不起高空的洗礼,扯断线飞走了,不知道飞向了何方。
我自知不是放风筝的料,因此多年没有牵过风筝的线,至多在别人放的时候远远地观望。出于小孩子的嫉妒心,看到别人的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我会在角落里诅咒,看到别人的风筝飞跑了就会幸灾乐祸,现在想起来确实幼稚可笑。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40多年,一直对风筝保持着距离,既不参与,也不远离,仅仅当个看客,体味着那些放风筝人的喜怒哀乐。
我同情风筝。风筝是要在天空飞才能体现价值的,它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由着它自己的意愿高飞的,但它却因牵线人的占有欲而被剥夺了追求幸福的权利。我认为应该放开线,任风筝自己飞,也许它会挂在某棵参天大树的顶上,也许会高高的翱翔在蓝天,也许会被无情的风雨吹落,也许会在风中欢快地跳舞,也许会经不起风吹雨淋和太阳暴晒而粉身碎骨。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都是风筝自己对生活选择的结果。
如今,我在开远的“幸福大草原”上见到风筝后,又开始喜欢风筝了,每天晚饭后都要到草坪上看风筝。
驻足在大草坪外,远远地就能看见草坪上空的晚霞里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风筝。那些风筝有的似美丽的“蝴蝶”,有的像银鹰般的“飞机”,还有长长的象征中华民族的龙。飘动在天空的风筝只只色彩逼真,起伏摆动,活灵活现;儿童们放飞的小燕子在蓝天与白云间翩翩起舞,像在捉虫;形象逼真的蝴蝶煽动着翅膀,像在赏花……。
放风筝的有中年人,也有老年人,更多的则是少年儿童。他们手持线绳,趁着风势,将各式各样的风筝送入天空,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欢声笑语;他们转动着飞轮,把风筝放得很高很高,直到在天空的最深蓝处成为一个彩色的小点;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的杰作,心情愉悦,激动万分,那神情会使你觉得他们个个都是顽童。
有一个年近70的老人每天都吸引着我,他身带残疾,需要一根拐杖才能站立和行走,但是他能熟练的单手甩动飞轮,轻轻的挪动身体,风筝开始还是像在海水波浪尖上一腾一跃的缓缓向上,突然间,他就会凭多年的技巧使风筝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每当这时,老人都会舒展地喘几口粗气,然后站定开心的久久望着越飞越高的杰作,任风筝在天空摇摆窜动。我想:老有所乐,大概他不老的心也在飞吧。
太阳落山了,天幕有蓝色变成了墨黑色,有人在风筝上安装了LED灯,五颜六色的风筝把夜空装点得繁星点点。月光,星光,风筝灯,使开远的夜晚更加美丽诱人。
此景此情,使我想起了一首诗:“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天下太平,市民幸福,这不正是开远文明的又一写照吗?(作者:李光起)

阅读下一篇

祖国不会忘记 ——忆在屏边5.30案件中牺牲的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

那一天,你刚从警校出来,怀着梦想,穿上光荣的警服,头顶庄严的国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我要用歌声赞美你,因为你无愧于人民警察的称号,因为你信守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决心。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