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泸西做法”
来源:
作者:周树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有效破解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无人管、不会管、力量散等难点,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红河州泸西县以辖区白水镇入选省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乡镇为牵引,探索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综治中心、警务助理、网格管理”为载体,突出“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泸西做法”。

  1”即“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这一理念 

  成立了由泸西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基层党建总体规划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用心用力抓实抓细此项工作,全面营造了“一把手”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智慧党建、城市党建、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为抓手,把党的建设贯穿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 

  通过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切实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重大事项和难点问题,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深度融合、互融共促。 

  3”即抓综治中心、警务助理、网格管理三个载体 

  一是整合推进综治中心建设。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散的难题,坚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思路,投资6900余万元将“雪亮工程”与综治中心、数据中心和反恐数据警务“四合一”综合建设,在全州率先探索了指挥高效、部门联动、反应快速、便民利民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调度指挥体系。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在全县关键部位、重点场所植入人脸识别、人体识别和车辆识别卡口,切实加大社会面监控投入和社会资源接入力度,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在全州率先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监控资源同步巡视、同步调用、同步联动,最大限度弥补了辖区矛盾纠纷、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案)事件发现能力低、处置不及时等短板,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保障综治中心的实体化、专业化、常态化运作,县委编委在全县事业编制有限的情况下,统筹全县机构编制资源,组建成立了县综治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保障县综治中心正常运转。

  二是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为着力破解部分基层组织“不会管理”的难题,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的目标要求,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邻里相通”的原则,以“道路”为基础、“居住片区”为单位,按每个网格150户左右的划分标准,在全县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每个网格设置一名网格员,网格员待遇按250/月纳入县财政补助。网格员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轮流值守、惠农服务、富民产业、资产管理、环境卫生、文明新风、民主监督七项内容,具体要做到对辖区“四清、五百、六必访”,“四清”,即对所负责的区域“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百”,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六必访”,即每月必须对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家庭、流动人员、失业人员进行走访。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划分网格426个,不仅实现了行政村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而且在部分重点乡镇、重点村寨还实现了一区多网、一村多格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模式,网格员在信息报送中作用发挥明显。

  三是全域选配警务助理。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薄弱,警力不足、甚至“无人管理”的难题,全县选聘警务助理109名,全县实现了所有行政村“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全覆盖,下辖的白水镇还实现了“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延伸到自然村全覆盖。警务助理由辖区乡镇和公安机关双重管理,工作报酬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至2500元不等的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工作主要职责主要通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民警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政策宣传、开展巡防值守、提供违法犯罪线索、警情先期处置、服务人民群众等工作,让民警最大限度地“接地气”,把警务延伸到村组,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5”即突出“五治融合” 

  一是突出政治统领。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功能,持续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实主题党日活动,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要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凝聚党心民心,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选派167名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和15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全面激发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突出法治保障。坚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以强化“三个规定”的从严落实为契机,加强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司法人员的监督,避免打听案情和打招呼说情等干预司法现象发生,保障政法部门公正廉洁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民法典的宣传为重点,进一步压实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双普法”责任制,持续通过“菜单式法谱”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依托创办的《法治纵横》宣传平台,不断加大以案释法力度,着力提升全面法治意识,全面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三是突出德治教化。以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内容为重点,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泸西红人”、“最美家庭”、“口碑”、“逆行”、平安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用身边好人好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引导全县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2020年来,创建平安家庭84户,平安医院2家,州级平安校园3家,省级平安校园8家;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5个、主题广场17个,建成爱心超市79个,建成村史室(墙)32个(面);投资247万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1个(1个总中心、5个分中心、95个站(所)中心);荣获“云南省2020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1人,并获得奖金10万元,荣获“红河州2020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1人,并获得奖金3万元

  四是突出自治强基。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与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激发群众参与家园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实用性、合法性为主导,对全县510个村小组开展全方位的《村规民约》修订,全面促进村规民约在新时代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五是突出智治支撑。本着向科技要警力、科技要效益的导向,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共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新装监控探头1289前端摄像头1177套,标准车辆识别卡口60套、人脸识别卡口52。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成了聚人脸识别、人体识别、车辆识别为一体的3S”智能联网应用平台和汇聚海量数据的社会治理数据库,实现多项数据同步筛选、同步追踪、同步查询。实现对辖区社会面的超强感知、资源的高效配置、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

  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创新探索,全县先后涌现出了以政治引领为代表的山黑村,以法治保障为代表的“三元地区”,以德治教化为代表的山口村,以自治强基为代表的新坝村、小河边村,以智治支撑为代表的大水塘村等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村寨。(泸西县委政法委  周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