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司法之窗

泸西县司法局破解社区矫正人员分类管理难题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8/05/15

  社区矫正人员分类管理是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泸西县司法局三塘司法所按照“以情感矫、以理服矫、以法管矫”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破解分类管理难题,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进行风险评估,奠定分类基础。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评估办法,细化风险评估内容,规范风险评估程序。对新入矫的社区矫正人员在一个月内进行风险评估,从社区矫正人员基本因素、个性及心理因素、家庭及人际因素、遵守规章制度等四大因素21个因子,综合评定社区矫正人员现实表现状况,将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为低等级风险、一般风险、高等级风险三个风险等级。矫正期超过一年的,管理期满一年后再进行评估一次。 

  二是确定管理类别,细化管理内容。根据风险等级评定,将社区矫正人员分为宽管、普管和严管三个类别,实行分类管理。研发《社区矫正人员分类管理示意图》,将社区矫正人员用三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类别,展现在全乡的地图上,使整个分类管理一目了然。对于综合评定较好,再犯罪可能性不大的人员,实行宽管,在不违反《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云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的原则下,在请假、外出审批等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根据其实际情况从宽制定矫正措施,更多方面积引导其重新走向社会;对于综合评定一般的人员,实行普管,要求其严格遵守司法所管理规定,防止脱管漏管;对于综合评定较差的社区矫正人员,实行严管,在走访、请假、外出审批等方面严格控制,并实行不定期督查制度,随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严格监管其日常报到和集中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 

  三是进行因人施矫,实现分类目标。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思想状况、认罪悔罪态度、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遵守社区矫正管理的表现情况,适时年调整《矫正方案》,真正做到因人施策、因人施矫,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分类管理,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实践,是《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对社区服刑人员起到正面引导作用,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改过自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管任务重与管理人员少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有效跟踪社区服刑人员的行动、心理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提升了教育矫正质量。(作者:泸西县司法局  李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