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律师“再上岗”深耕普法一线
来源:泸西县司法局
作者:

  不久前,81岁的田平律师站在讲台上,为当地企业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专题解读。她头发花白,步履却稳健有力,年逾八旬,讲起法来却条理清晰、生动鲜活。她就是云南近上律师事务所律师、泸西县“银发志愿”法律服务队队长田平。退休多年,她却以“再上岗”的姿态,用40年法律从业经验与20年普法坚守,续写着一名律师的使命,成为当地群众心中最信赖的“银发法治灯塔”。 

  普法一线的“常青树”,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田老师的课,就像拉家常一样,复杂的法律条文一下子就懂了!”听过田平讲座的人,总能说出这样的感受。田平的“再上岗”,首先扎根在普法宣传的沃土上;她的普法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室”,却遍布城乡角落。在泸西二中、旧城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她围绕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主题,为1000余名学生开展普法宣讲,用真实案例教会孩子们“知法护己”;在金马镇山口希望幼儿园,她给100余名家长和教师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从监护责任讲到家校协同,还特意阐释国旗国徽的意义,在幼小心灵里播下爱国种子;在中枢镇的村(社区),她为女职工和妇联干部详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反家庭暴力法》,用“心法+技法”指导基层妇女维权,把《民法典》讲得入脑入心;自2020年以来,田平共为广大干部群众、学生宣讲法律专题讲座100场次,覆盖2万余人次,代理各种维权、法律援助案件20多件,参与矛盾纠纷化解20多件次。 

 

  薪火相传的“引路人”,老带新里的法治坚守。“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这是田平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再上岗”的另一重使命——把一辈子的法治经验传给年轻人;在泸西县2024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银青先锋交流分享会”上,田平与年轻学员们分享自己的入党初心和办案经历。她谈起过去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处理的复杂纠纷,说起如何在情与法之间找到平衡,勉励青年干部“勤学立德、宽容担当”。台下的年轻学员们被这位银发前辈的故事打动,更被她“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圈粉;这样的“传帮带”,早已融入田平的日常。作为县司法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她不仅带头学习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还组织支部党员开展“银话初心”活动,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党员“法治之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银青结对”中,她手把手教年轻律师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化解基层矛盾,把“接地气”的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下去。“老领导的经验,是我们少走弯路的‘指南针’。”一位年轻律师这样评价。 

  多元服务的“多面手”,从校园到企业的全链条守护。田平的“再上岗”,从来不局限于“打官司”。她的专业触角,延伸到青少年成长、基层治理、企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织就一张立体的法治保护网;在青少年护航中,她既是普法员,也是“成长导师”。针对早婚早育、校园欺凌等问题,她不仅讲法律后果,更用案例分析背后的成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留守儿童,她虽不是心理咨询师,却总能用温和的话语给予关怀,与“小树苗”志愿服务队一起,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在基层治理中,她是离退休党员的“法律顾问”,她围绕《民法典》家庭编、继承编,用“身边事”讲“身边法”,让老党员们明白“依法治村”的门道;在企业赋能中,她是“红色讲师”。为中国人寿、建设银行等企业讲解《爱国主义教育法》时,她结合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讲述革命先辈的爱国故事,让“爱国”从法律条文变成员工心中的行动自觉。 

  如今,81岁的田平依然活跃在一线,她记得清每部法律的条文细节,更懂如何让老百姓听得进、用得上。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只要还能讲动,就想多做一点。”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奉献史,更是无数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为”的生动缩影——只要心中有光,岁月从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