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文苑

山沟沟里的“老普叔”心窝窝里的警民情--记云南省“最美警察”、金平县老集寨派出所民警普时金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8/05/15

   初见普时金,是在清明节前一个闷热的午后,他一身警服穿得一丝不苟,迎上来利落地敬了一个礼。眼前这个哈尼汉子留着标准的军人寸头,刚50出头的年纪,已是一头花白。谈到自己时,总会露出憨厚的笑容,显得有些局促,但聊到与群众有关的话题时,却滔滔不绝地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他说:大山从不骗人,耕耘一分,便收获一分。在金平县最远的乡镇——距离县城121公里的老集寨乡,普时金用心耕耘了29年,收获的是老百姓给他的一个亲切称呼——“老普叔 

  普时金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老集寨乡的群众有什么麻烦时总是第一个想起他。如果说英雄是乡亲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座丰碑,那么老普叔就是他们平凡生活里的守护者,一个可以随时去麻烦的亲人。 

  2017年,普时金被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系统最美警官 

  少年上前线  归来护乡邻 

  1983年,18岁的普时金怀揣着英雄梦报名参军,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家人极力反对。可是反对也没用,四面大山都关不住一个少年想出去闯一闯的心愿,他偷摸翻出院墙,义无反顾踏上圆梦的征程。下转2版  上接1  

  入伍一年后,普时金随部队前往者阴山防御前线。在前线一年,有一半时间是在猫耳洞中度过,听着或远或近的隆隆炮声,生死不过一瞬间。前线的艰苦一言难尽,归来的战士们留下一句话:经历过猫耳洞,一生可以活两次。 

  1989年,普时金回到家乡,身上的制服从军装变为警服。刚参加工作时,辖区323.4平方公里的老集寨派出所只有一个民警,苗、瑶、傣、哈尼、彝、汉6个少数民族共3万多人散居在大山中。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没有什么公路,上班全靠脚底板。背上军用挎包,踩着一双解放鞋,普时金出发了。 

  乡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条路、每一个村,都深刻地印在普时金的脑中,他是大山的活地图,也是群众的资料库。有一次,普时金接到报警,者米乡金竹寨村村民白哈斗说自家媳妇被老集寨乡的一个男子跑了,那是一个四方脸,嘴角下方有颗痦子的人,再把身形一描述,普时金心里有数了。我知道是谁了,走,我带你们去找。在白乐寨村委会沙普村,竟真的找回了来见网友的白家媳妇。 

  老普叔,靠谱!众人对普时金练就的这项本领啧啧称赞,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样的本领是用路上数不清的脚步换来的。 

29年光景匆匆而过,身边的一切都在变,经历了10任派出所所长的变迁,小普也变成了老普叔,不变的是一颗依旧纯粹的赤子之心。保家卫国是他少年时代的英雄梦,如今,守护一方百姓是他践行一生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