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专栏 > 法院天地

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他发声!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22/12/07

  他们是人群中的少数 

  有些人世界一片漆黑 

  有些人世界寂静无声 

  …… 

  当他们触犯法律的时候,在诉讼中也比普通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而在建水法院,有这么一群刑事法官 

  用司法力量传递着关爱聋哑人的温情和善意 

  以司法温度让他们“听见”了公正的声音 

   

  一位特殊的被告人 

  202211月,建水县人民法院收到了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张某系聋哑人。 

  20212月至3月,被告人张某通过某平台APP结识被害人杨某等4人,以购买保险的名义让他们转账,共骗取钱财37652元用于个人消费。 

   

  承办法官合雪梅在了解案情后,认为案件审理的关键在于克服沟通障碍,倾听到被告人真实的声音,而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倾听被害人的诉求,承办法官在庭审前的沟通中了解到被告人会手语,能看懂汉字。承办法官立即为他聘请了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担任翻译人员。同时,为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承办法官依法为其指定法律援助律师担任辩护人。 

  一场特殊的庭审 

  近日,这场庭审以远程视频开庭的方式进行。随着法槌响起,“无声庭审”正式开始。 

   

  承办法官特意放慢说话语速,控制庭审节奏。借助翻译人员的专业手势,耐心细致地询问被告人的真实意愿,并在察觉到他情绪波动后及时安抚。翻译人员准确地向法官转达被告人的真实意愿,并帮助双方充分阐述各自的诉辩意见。法庭上,没有平日里的唇枪舌剑、剑拔弩张,更多的是无声倾诉的真诚和温情。 

   

   

  伴随着法槌声、键盘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于无声和有声的交替间,一场特殊的庭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增加了翻译环节,庭审时间比普通案件更长。最后,被告人张某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该案将定期宣判。 

  看见人群中的少数 

  用心回应司法期待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特别是有语言障碍、听觉障碍的残疾人受限于身体原因,在辨别能力、语言能力上或多或少有不足,在司法审判中,我们应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用心用情回应每一个当事人的司法期待,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承办法官合雪梅感慨地说道。 

  看见人群中的少数 

  让失语者“道”出正义的声音 

  让失聪者“听”见公正的裁判 

  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人文关怀的温情和责任 

  建水法院的法官们将继续用法治的力量照亮他们无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