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专栏 > 法院天地

给力!建水法院执行法官联动化解批量纠纷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23/01/05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人民法院有这样一群执行法官他们脚沾泥土,贴近基层满腔热忱解民心结他们深入田间,翻越山海释法说理守护正义…… 

  今天带大家走进一起百里奔波联动化解批量纠纷的故事 

   

  案情回顾 

  202011月,被告李某到建水县坡头乡阿西冲村与原告杨某等13名农户分别签订了《百合种植协议》,约定该13名农户为被告种植百合,被告收到成熟的百合后向原告支付相应货款。但直至202271日,李某在支付部分货款后,一直未向农户支付剩余尾款,共计16.4万元。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3名农户将李某起诉至建水法院,经法院调解,被告应于2022121日前支付尾款给原告。但期限届满后,被告李某仍未支付相应尾款,无奈之下,杨某等13名农户遂于122日向建水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承办法官收到该批量案件后,立即向被执行人李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通过传统查控和网络查控手段,及时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但其名下的财产仍均不足以支付农户尾款。 

  脚沾泥土,守护田间正义 

  种植农作物的货款给付攸关农民的切身利益,考虑到该批量案件涉及的农户较多,加之年关将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承办法官决定亲自前往农户家中进一步了解案件情况,力所能及满足群众司法需求,让执行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近日,承办法官一行三人驱车前往建水县坡头乡阿西冲村,一路向南,通往山区的路越来越窄,盘山蜿蜒而上,峰回路转间数不清过了多少弯道与陡坡。一个小时的车程后,他们一行终于抵达目的地附近。 

  但此时,由于前方的小路更加崎岖,车辆无法驶入。承办法官便将警车停到一边,顺着山路一直往上爬。她说:“警车不能开的路,就用执行法官的脚来走。”就这样,他们一行终于跋涉到了农田,实地查看了情况。 

  合力联动,巧妙化解纠纷 

  通过走访调查,承办法官了解到被执行人李某还栽种着洋葱、辣椒等不少农作物,待蔬菜成熟售出后将有一笔不少的收入;同时李某还转租了土地,明年还将收到一笔租金到账。李某也并非不肯履行义务,只是目前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力支付尾款。 

   

   

  因此,针对该批量案件,承办法官积极联动当地调解员、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在平复了双方的情绪后,承办法官一边向申请人13名农户说明案件的进展情况,一边对被执行人李某开导劝诫,释明法理,若其不配合执行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你要是有意和解,必须拿出诚意,再争取一定的宽限期限。”经过承办法官多次地来回沟通,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由法院继续冻结被执行人李某的账户,待收到土地租金和蔬菜款后,李某于明年4月前将欠申请人的尾款全部支付完毕。 

   

  “没想到执行法官能够亲自来家门口,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货款给付的问题,免去了我们辗转到法院的舟车劳顿之苦!”案件执结后,农户们纷纷向承办法官表达了感谢之情。 

  以脚丈量,执行工作不止于此 

  “执行工作这'最后一公里'任重而道远,化解执行案件中的涉农纠纷更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以脚丈量、用心共情,这批案件的圆满执结,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农户们握手言和的成就感,更是办好执行案件的信心和守护公平正义的信念。”承办法官王贤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建水法院的执行干警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纷争,用实际行动推进法治建设,主动将执行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的大格局。除了办案,他们让公平正义的回响和从法院大楼传到乡野间,传到百姓的心田……执行,也许是程序的尽头,但绝不是法治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