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粽香满堂到法治课堂——法院干警与村民共筑“法与情”纽带
来源:红河县人民法院
作者:

  “法官叔叔,粽子叶为什么不能包太松呀?”“就像法律要保护大家,粽子裹不紧,米会漏,规矩守不牢,社会也会乱呀!” 

  红河县甲寅镇老博村委会里,孩子们举着粽叶叽叽喳喳提问,干警们一边手忙脚乱学包粽子,一边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这场“亲子共学法,粽香暖人心”家长夜校活动,让法治宣传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 

  粽叶飘香:双向奔赴的“法”与“情” 

  月上柳梢,长桌上已摆满翠绿的粽叶和雪白的糯米。干警变身成了“学徒”,在村民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粽叶要卷成漏斗形,米别放太多!”张大娘手把手教着裹粽叶、绑棉线,干警的“作品”却频频“露馅”,引得围观的孩子哈哈大笑。“平时敲法槌的手,包粽子还真不灵活!”法官的自我调侃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一边包粽子,干警们一边与家长聊起家常,倾听他们的司法需求。“如果有人抢我的文具算违法吗?”“孙儿父母不在家,能不能讲讲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粽叶沙沙作响,普法宣传在一问一答中悄然展开。村民许大娘说:“以前觉得法院高高在上,今天才明白是‘自家人’!” 

  家长夜校:民族语言架起法治“连心桥” 

  夜幕降临,村委会内灯火通明,30余名家长与孩子围坐一堂。法官用哈尼语讲解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条。“孩子不是私有财产,打骂、逼迫辍学等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他结合典型案例生动阐释未成年人保护、离婚抚养权归属等法律法规,引得家长连连点头。  

  “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记住五步法:说不、会跑、会骗、会记、及时告知!”孩子们大声地回答道。通过情景问答向孩子们讲解防校园欺凌、防网络沉迷等法律知识。活动尾声,干警向参会人员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与法同行”宣传画册等“护苗礼包”。 

  “普法不是‘走过场’,要像包粽子一样,把法理包进生活馅料里。”甲寅法庭庭长张林峰表示,此次活动突破“单向说教”,通过“共做一件事”让法律不再是枯燥严肃的条文。下一步,甲寅法庭将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推出普法系列活动,让法律知识随着端午粽香、中秋明月、元宵灯火,真正融入乡村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