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奔袭,千里追踪核查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这是我们执行工作的常态。”
“我这手机,现在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看有没有漏回执行案件当事人的电话、短信,都成习惯了。”
“一个来电,一张申请,背后是人民群众坚信每一个案件都能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希望。”
......
最近两个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电话、短信变得更是多了起来。来电、来信的另一头,是各类案件的当事人。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影响司法权威、损害社会诚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为依法严惩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维护人民法院司法权威,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自2025年2月起至2025年12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建水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持续深化打击拒执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坚持打击与激励并重、公诉与自诉并举,惩治与防范并行,向拒执犯罪行为雷霆亮剑,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阶段性成绩单显示,自今年2月全省打击拒执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建水法院共查找被执行人下落95人次,向社会公布失信名单2期共60人,拘传被执行人63人;移送拒执罪线索8人8案,准备移送3人3案;执结案件534件,执行到位案款5087万余元。其中,“春日破冰”“夏日雷霆”“夜鹰行动”“假日执行”等聚焦不同执行难点与时机的集中执行行动更是纷纷告捷,共同形成了打击拒执犯罪行为的强大声势。
严惩拒执,将“硬核执行”进行到底
依法严厉惩治拒不执行生效裁判法律文书的行为,以“最强执行措施”将胜诉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一系列敢为人先、雷厉风行的故事,正在千年临安古城这片热土上演。
张三与李四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文中所涉及当事人均为化名),经法院判决张三需返还53万元给李四。但张三不履行判决义务,李四向建水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查询反馈被执行人张三名下有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套房屋,得知反馈结果后执行法官委托房屋所在地法院对该房屋进行查封,但受托法院反馈该房产已过户到了赵五的名下。
承办法官特有的“疑心”,让人觉得事有蹊跷。当法官再次联系张三传唤其到场进行说明:为何这笔房产交易时间与法院要求张三申报财产的时间如此接近?这是偶然巧合还是故意为之?但自此后,张三便拒接电话、不回信息,亦未按传唤要求到庭接受询问。
凭着职业的敏感,承办法官认定张三存在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嫌疑。因此,法官没有放过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试图寻找到被执行人张三转移财产的证据。通过抽丝剥茧、整合资源、反复比对,调取了房屋买卖合同查实,终于发现了此案的关键细节——张三在接到法院的执行通知后第二天便与赵五到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领取格式合同,并当场签署交易价格为100万元的房屋买卖合同,张三名下所有开户银行和网络存款均已被冻结,均未有100万元房屋买卖款进账记录,他也未将上述房屋买卖款用于履行还款义务。
显然,张三是为了使其名下的房产不被法院查封,与其表弟赵五签订了虚假的房屋买卖合同,将房产转移至他人名下,企图逃避执行。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我们,从来不是孤立的单元,没人能独立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之外。此案关键线索通过网络查询已被掌握,张三将个人名下的房产转移至他人名下的行为,导致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无法执行,涉嫌拒执罪。
凛然,决绝,快意,气魄。掌握了这一重大线索后,承办法官随即固定好相应证据材料,与公安机关进行会谈,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张三进行立案侦查,并在该房屋单元门口将张三抓获。经公安机关进行讯问,张三如实供述了自己为使房产不被法院查封处置,遂将名下房产通过与其表弟赵五签订虚假合同,把房产过户至赵五名下的行为。
法网恢恢,何处可以遁形?被执行人张三虚构房产买卖合同转移房产的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公安机关侦查完毕之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后提起了公诉。
法律尊严不容亵渎,司法权威不容挑衅。在庭审中,被告人张三承认了自己为逃避执行而转移财产的罪行,并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表达了自己的愧疚懊悔,“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自作聪明转移名下的财产,对法律认识淡薄,愧对家人。”张三为争取宽大处理,履行了还款义务并取得了申请人的谅解。
张三因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建水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随着法槌落下,张三最终为自己的拒执行为付出法律代价,拨动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命运齿轮,也为企图逃避执行的人敲响了警钟。
内外联动,对拒执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执行之路漫漫,司法之责昭昭。以往,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房车钱款无处找寻,打击拒执程序受阻......因此,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执行难”,重在由内破局,更重在凝聚各方共识。
自打击拒执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建水法院积极探索“执行+N”模式,通过与公安机关联动打击规避执行、同拘留所建立稳固协作关系等多种方式,凝聚执行合力,提升执行效率,让越来越多的被执行人无处可藏。
申请执行人老王与被执行人老李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判决老李需支付老王租赁款2.5万元,判决生效后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但从事装修行业的被执行人老李去向不明,法官往返多次公司注册登记地和户籍地查找其下落,均杳无音信。法院穷尽执行措施,亦未查到其名下可供执行的财产,经申请人老王确认,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这起案件虽终本,但执行工作却没有就此止步。为着力推动终本积案实质化解,持续深化打击拒执犯罪行为,今年5月,执行法官再次发起对老李名下财产总对总查询,除老李名下的小轿车被轮候查封且去向不明,除此之外,依然没有其他线索信息。
已经执行过一次的案件,同样的办案系统,同样的网络查控,怎样能让终本的它重获生机呢?经申请人提供线索,发现老李在视频中借朋友的名义新设公司,另起炉灶,继续从事装修行业。
因被执行人老李的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院领导的协调下,建水法院启用了与建水公安局的协助执行机制。通过联席会商,由公安协查,发现老李频繁出入在异地红河县,意图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被精准锁定,无处遁形,执行法官便即刻出发,前往异地去“逮”老李。
“老李,开门!”打开房门睡眼惺忪的老李大惊失色,突如其来的“惊吓”让他措手不及。在司法警察的配合下,法官将被执行人拘传至法院。“鉴于你存在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情节恶劣,将对你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以示惩戒!”执行法官随即宣读了决定书,对老李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执行法官的工作日常,更多是与当事人更为直接、鲜活地交手。在临时羁押室里,经法官释法说理,被执行人老李悔恨不已,当即表示积极配合执行,并通过电话协调当天将涉案款项全部执行到位。至此,这起案件圆满化解。
如今,建水法院“执行+N”模式不断扩展协作执行的广度和深度,大数据联动,多部门协作,用足用强最强执行措施,日益密织财产查控与寻找被执行人踪迹的“天罗地网”,对打击拒执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个打击一个,绝不姑息。高铁飞机被限高坐不了,开车出行被交警盘查,财产藏匿到网络平台一样可查可控;即使身处监狱,想要获得减刑、假释,也得看案件实际执行情况……面对高压威慑,一些企图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联合打击拒执成效明显。
惩戒预告,让善意文明执行“具象化”
房屋强制腾退类案件的执行,往往对抗情绪激烈,突发情况难料,一直是执行案件中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打击拒执犯罪的重点关注内容。
在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的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老陈纠集家属亲友围堵执行现场等系列行为,引起数十名群众围观,现场气氛十分紧张。
申请人老赵与被执行人老陈是同村邻居,因老陈占用双方共同通行的道路上搭建建筑物,导致邻居家的房屋排水受阻。经多次劝说无果,老赵向法院申请强制腾退。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向老陈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通知其限期腾退涉案房屋并拆除围墙。期限届满后,老陈拒不腾退。后承办法官又粘贴腾房公告,责令老陈在指定的日期前腾退房屋,老陈仍拒不配合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对生效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以最小成本取得最佳效果?这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智慧和能力。
为维护执行权威,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以涉嫌拒执犯罪风险预告的形式告知被执行人老陈,向其发出《预处罚决定通知书》,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会承担的刑事责任后果预先告知老陈,并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这也给了老陈一个冷静思考、配合执行、回归正轨的机会。
《预处罚决定通知书》送达的第二天,老陈就主动联系法官,表示他并不是想对抗法院执行,是因为他与老赵家的矛盾已持续多年,当初老赵家就堆放杂物影响了自家通行,现在要求强拆自家的房屋,他心有怨气。
经承办法官的释法说理,老陈最终同意配合法院腾退拆除自家房屋,并在指定的日期前自动履行了腾房义务。在执行现场,随着阵阵重锤轰鸣,两家多年的矛盾也终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执行并非只有强制手段,善意文明执行更考验司法能力和水平。承办法官综合考量老陈自动履行腾房义务的情节,决定不予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该执行工作方法有效避免了对抗升级,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判决义务,综合效果良好。在田园村庄里,春日艳阳下,明明还是那条路,但“堵心路”变成了“宽心路”。
拒不腾退、隐匿财产、转移处分……被执行人在拒不配合执行的道路上花样百出,如今通过打击拒执的“刚性”和惩戒预告的“柔性”相结合,使很多被执行人自动腾退房屋、主动履行债务、及时交付动产等等,有效避免了矛盾的对抗升级,综合效果良好。“过去很多被执行人采用故意带着老人和小孩居住在房屋内等极端的方式拒不腾房,需要制定方案、内外协调等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投入,还可能存在暴力抗拒执行的风险。但《预处罚决定通知书》上的措施很具体,期限有限制,被执行人拒不腾空的法律后果都明明白白。现在主动配合腾房的越来越多,被执行人主动交付钥匙履行义务,现在强制腾房的比例已经不到5%了。”在腾房路上奋战多年的执行局副局长李碧映谈到这一举措实施后的可喜变化。
“深”“活” 兼具 ,营造诚实守信氛围
从“办理”到“治理”,从“一件”到“一键”......建水法院在打击拒执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作中形成了许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和机制举措。比如,突出执行刚性,及时发布公告,有效联动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司法拘留、打击拒执犯罪联动机制,用足最强执行措施;柔性正向激励,发布《给被执行人的一封信》激励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探索诚信履行获得更好的社会信用评价;加强“执源治理”,用好执前和解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数量。
一面是打击,一面是预防。很多时候,除了一丝不苟办好每一起执行案件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建水法院执行局局长吴瑾表示:“在严惩拒执犯罪行为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努力让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成为今后执行工作的常态。”
线下在法院立案大厅、执行服务中心、调解室等处放置展板,集中展示反规避执行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公众主动甄别和抵制规避执行行为;在打击拒执犯罪庭审现场,组织被执行人参与旁听,实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广场、商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开展“燕燕”“陶陶”讲师团对打击拒执行为的专项普法宣传,向群众讲清楚什么是拒执罪、为什么要依法严厉打击拒执罪,向全社会表明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拒执罪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实现增进理解、教育群众、震慑犯罪的目的,也为诚实守信社会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执行力量。并策划主题宣传,将执行通告、失信曝光等内容传播到社区街道、街头巷尾,弘扬自觉履行、诚信光荣的意识,成为社会治理和诚信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线上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加大对打击拒执行为的宣传力度。聚光灯下的一次次亮相不仅是执行工作的全面展示,更是法治精神的深刻传递。线上策划“最强执行措施”等执行现场直播等方式,以更加开放、透明的姿态,让公众能够近距离了解执行工作的全貌,并积极参与和支持执行工作,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同时通过干警自编自导自演拍摄情景短剧《当霸总选择拒执的那一刻》,以网络流行的霸总题材为蓝本,将电影中的经典桥段与社会热梗融入短剧之中,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人了解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法律后果,营造打击拒执犯罪的执行环境和良好氛围,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山海虽远,正义必达。建水法院的执行干警步履不停,正于岁月的年轮中一笔一画镌刻下答案。法槌敲响之后,有许多关于打击拒执行为的故事,它们或在警笛一次次刺破的晨雾里书写;或在凌晨四点集中执行现场的夜色中沉默;或被“压力山大”的调解室灯光一次次见证;或于田间地头的雨水中渐渐泥泞;亦或在寻找被执行人的途中变得滚烫。万千故事,其出发点只有一个,严厉打击拒执行为,以执行之利刃,护法律之权威,让人民群众在法槌敲击之后,听见正义的铿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