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专题报道

绿春县以“1471”工作模式为统领深化农村毒品问题整治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7/08/16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边境地区毒品问题综合整治的要求和部署,绿春县结合近年来吸毒人员激增,部分乡镇吸毒人员呈 “ 家庭式 ” 、 “ 村寨式 ” 发展蔓延的实际,以党建工作为依托,以群防群治为抓手,不断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符合绿春实际的 “1471” 农村毒品问题整治工作模式,有效遏制了农村毒品蔓延的势头。
“1” 即成立一个机构。 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农村党建工作,做好禁毒工作与农村党建 “ 融合 ” 文章,成立以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党总支、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 “ 三委 ” 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员为副组长,各小组党支部、组长、副组长为成员的毒品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分别与戒毒回归人员签订帮教协议书,与村民及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禁毒承诺书和保证书。对涉毒人员,采取定期帮教、跟踪帮教、电话帮教、回访帮教等方式,全面开展帮教管控工作。形成了让农村党员唱 “ 主角 ” ,让农村党建有载体、接地气,努力打造一支 “ 发展有方、治村有力、群众拥护 ” 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4” 即组建四支队伍。 在涉毒的各村(居)民小组组建以治安积极分子为主的 “ 护村队 ” 、以农村妇女文艺队为主的 “ 妇女攻心队 ” 、以老党员干部、龙头和村民代表为主的 “ 禁毒纠察队 ” ,在涉毒乡镇中小学、村 ( 社区 ) 小学组建以师生为主的 “ 禁毒师生小分队 ” 。 “ 护村队 ” 负责村内巡逻、重点人员管控。 “ 妇女攻心队 ” 通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禁毒知识,并对吸毒人员进行攻心教育。 “ 禁毒纠察队 ” 除掌握本村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配合禁毒宣传外,着重监督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 “ 禁毒师生小分队 ” 通过开展禁毒讲座或活动,帮助和关注学校涉毒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向学生家庭宣传毒品的危害,促使学生家庭远离毒品,拒绝毒品。通过建立群防群治队伍,全面发动辖区群众积极参与禁毒工作,吹响了全民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号角。目前,绿春县在大兴、骑马坝、戈奎、三猛、牛孔、平河六个乡镇建立队伍 35 支 200 余人,在已创建的 5 个 “ 毒品预防村民自治示范村 ” 中组建了由老党员、调解员、村民等组成的义务护村队、妇女攻心队等农村禁毒群防群治队伍 20 支 160 余人。
“7” 即突出七项措施。 一是将禁毒纳入村规民约。积极支持村 ( 社区 ) 、村组通过 “ 一事一议 ” 、群众大会评议等方式,将禁止供他人吸毒、容留他人吸毒、家有吸毒人员不举报、打击报复举报人员、外出务工不签订禁毒承诺书等内容,以文字形式纳入涉毒重点村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和震慑力。二是设卡检查。通过对外来可疑人员的排查登记,斩断零星毒品和外来吸贩人员流入村内的渠道。三是巡逻防范管控。采取村内巡逻、管控重点人员等方式,压缩吸毒人员的活动空间,有效管控村内的吸毒人员。四是纠察督促。发挥禁毒纠察队中党员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年人的作用,在村内组织的民间祭祀、民族节日期间向广大群众宣传村规民约和各种法律法规,并负责村规民约的执行和督促。五是攻心感化疏导。主要是发挥妇女特有的 “ 感化式 ” 作用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和吸毒人员帮教转化,构筑远离毒品的家庭防线。六是 “ 小手拉大手 ” 行动。由在校学生通过 “ 校园受教 + 家庭宣传 ” 的方式,以小手拉动大手,着力提高广大家庭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七是联防联保管控。依托网格化建设,以 “5 至 10 户左右 ” 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每个网格选出 1 名 “ 中心户长 ” 带领其他农户开展辖区内吸毒人员教育管控、外出务工人员禁毒宣传教育等工作,并与国家各项惠农补助和社会保障经费相挂钩,通过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方式,形成群众自发、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帮助防毒拒毒体系。
“1” 即实现一个目标。 通过打破常规、协同作战、全线出击, “ 打防、管控、宣教、自治 ”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最终实现 “ 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 ” 的目标。即:最大限度控制新增吸毒人员,最大限度减少流散社会面的吸毒人员,最大限度防止因吸毒导致 “ 两抢一盗 ” 等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经过努力, 2017 年 6 月,在对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村寨全体涉毒人员进行尿检中,全部呈阴性,生理脱毒率达 100% , “1471” 农村禁毒工作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绿春县委政法委上报资料整理)

阅读下一篇

“五零工作法”:绿春县大头片区毒品整治工作中的人性化关怀

绿春县在大头片区毒品综合整治中,牢固树立& ldquo .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