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可以放假又可以吃粽子,真是一个完美的节日,屈原真的很值得纪念”一个朋友满心欢喜地对我说。我转头看看朋友笑而不语,然后陷入沉思之中。
“节日放假”,对我来说是很没可能的事,我也习惯了节日呆在单位;“端午吃粽子?”我在大脑中回想着,似乎在我的记忆力,从我记事开始就没有这样的印象;我记忆里的端午,是农民们为庆祝小麦丰收的节日,那天有老妈做的包子、饺子,还有一桌已被饺子、包子蹭饱还想吃的美食。
记得小时候,除了过年,端午节就是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除了过年,家里吃的最好、最多的就是端午。那时家庭条件不好,每每端午临近老爸老妈都得提前几天张罗,为的只是给年纪善小的我们过一个不差的端午。
于是每逢端午,老爸便会提前两三天,早早的起床把刚收回家的小麦搬上几袋用老牛车拉到集市买个好价钱,再搬几袋到加工磨坊磨成面粉,然后买些我们喜欢吃的水果、蔬菜,再买些新鲜的猪肉带回家,为即将到来的端午全全做准备。到了端午当天,老妈会忙得不可开销,一大早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磨好的面粉揉上一大盆面,让其自由发酵;等揉好的面发酵的差不多,老妈会把它分成两份,一份让它继续发酵,一份便用事先准备好的“碱水”和面棍做成饺皮,再一个一个的包上猪肉葱花馅;下锅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就能吃到又香又鲜的饺子,那可叫一个“爽啊”。中午的时候,另一份面也发酵得恰到好处,老妈用豆芽炒豆腐、花生加糖、豆沙、酸菜沫肉做成各种花样各种口味的包子,蒸熟后又炰又大又香,我最喜欢吃的是花生加糖和酸菜沫肉包,一吃就是七八个。老爸总会打趣地说我“你啊,真是小人大肚量,也不怕蹭。”这时老妈总会瞅瞅老爸,然后一本正经的回到:“遗传”。老爸便开怀大笑,一家人其乐融融。晚上,老妈将积攒了很久的厨艺挥舞出来做一桌的美味,在这一桌的美味与欢声笑语中过完端午。
再往下想,心中不免有些伤感。06年的端午节过后,与病魔抗争了六年的老爸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记忆里这一年的端午也是我们一家人最后完整的端午节;老爸走后,我便到外地读书,每逢端午都倍加的想念曾经的端午;到现在我已在家乡参加工作四年,端午渐渐淡漠,这一天我再也没有回家陪过老妈,想到这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而更多的是觉得对不起老妈,每次端午老妈总是满怀期待,做好应有的饺子、包子和美食希望一家人回家团聚,但我们却以各种说辞婉拒了。
不论过往,逝者已逝,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希望今后可以回家,吃着老妈做的各种美食过端午…… (作者:戴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