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园地 > 政法文苑

你现在,还在看书吗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8/05/28

上大学以前,我还是爱看书的,不像后来只是嘴上说说。我知道读书的好处,只是静不下心来。以前办借书卡,订阅杂志。看过读书,里面还有我折过的书页标记,有我划过的重点。少年的时光,幸好有书的陪伴。书里面有另一个世界,与当下无关,也许与未来也无关,但是仍然让人热血沸腾。很多故事,情节早已经忘记了,却仍然记得书中的意境。有的书仿佛发生在黄昏路灯下一个幽暗的梦境;有的书慷慨激昂,陪伴在主人公身边的那群出生入死的小伙伴,就好像自己曾经的朋友。后来在大学,我也爱看书,只是假装爱看书。走进图书馆,像是自己存了一屋子的金银珠宝,却只满足于拥有本身,然后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看起来每件事情都那么有吸引力,都是青春该有的样子。而躲在图书馆清冷安静的角落,听一个人在湖边碎碎念了两年,只为寻求诗意的生活和本真的自我。这样的时光,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惊天巨浪。这需要巨大的耐心和定力。

行走在文字的丛林里,步履维艰,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随时都可以粗鲁的打破这个脆弱的梦境。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把你强行拉回现实。尤其是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冲击,人们的时间被切割成一小片一小片,注意力就那么几分钟。生活工作的每一个部分都在被细化和分割,连选个指甲油都有那么多的品种和款式。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多到我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选择也越来越多,多到选择本身就在大量消耗时间。

所以这个时候,再想去认真钻进一本书的世界,越过的障碍就更多,也会更密集的被打断。一本小说再精彩,也不如不费脑力的综艺和影视剧来得更轻松明朗。不用再昏昏暗暗的摸索书中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读书需要作者和读者一起配合完成,他给你砖和瓦,你自己用想象力去构建书中的世界。其中,作为砖和瓦,文字本身的美感也惊心动魄。成千上万的汉字,通过排列组合,变幻莫测,形成一个个朦胧的意境,把人笼罩在某种情绪和情境里。

像莫言描写一个饥饿的人看到一桌子美味佳肴,说仿佛有千万只小手,从他喉咙深处伸过来。

像路遥描写《平凡的世界》,借孙少平的嘴和手,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告诉我们:苦难的遭遇能磨砺坚强的意志,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

你会为每一个精妙绝伦的用词点赞叫好。这些细碎的美好令人回味悠长。他们不仅看懂了这个世界,还能精妙的表达出来,对我来说这就是神一般的超能力了。

无论身处何种处境,只要还有这一点点小确幸,生活就是值得期待的。

 有人觉得生活百无聊赖枯燥乏味,也能理解。因为他看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与白之间几百层浅淡不一的灰,他看不到。没有出口的生活,往往都是被自己堵死的。所以那些嚣张膨胀暴力粗放的醉生梦死,往往只是刺激肉身的泡沫。什么都给你,你也不会稀罕。什么都拥有,也没什么意思。一个人能得到多少快乐,要看他愿意付出多少努力。疲惫到极致,才会释放到极致。努力开拓的欢乐,才会余味无穷。

当然,读书与否,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获取精神食粮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多样化的世界里本就应有多样化的选择。没有任何人有资格用读书与否来质疑和胁迫别人。一味读书的人也难免会陷入另一种狭隘。

所以我不喜欢别人用文艺女青年来定义我。因为我不仅仅是文艺青年。标签就像一堵墙,把不同的人划分到不同的世界里。好像彼此就应该水火不容,界限分明。但是人很难只有一面。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选择,何必如此热心的为别人贴标签。

不管你的爱好是什么,共同点是,无论眼下多么狼狈,还是会去追求生活中那么一点点甚至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小美好。

我常矫情的说,我能想到最快乐的事就是一边喝茶,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这是我理解中的岁月静好。但却常常是,路过图书馆门口,想起这件最快乐的事,再想想眼前的一万团乱麻,然后转身离开。

事实上,周围再聒噪,我们同时只能听进一种声音。选择再多,我们的精力也只能支撑我们参与其中很小一部分。驻足观望或浅尝则止,都无法感受更深层次的快乐。眼花缭乱的选择背后,最终只会走其中一条路。但我们却误以为我们可以同时涉足,所以我们惆怅而迷茫,顾此而失彼。

越是在这样一个充满选择,眼花缭乱的世界,我们越需要在浮躁和混沌中,拨开一条清晰而坚定的道路。我们需要的很少,只是我们想要的太多,总在选择中蹉跎。

无论你现在是升学中,毕业了,还是工作中,你还会继续读书吗?我会一直读下去。(作者:何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