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园地 > 政法文苑

白海鑫:真情调解 做“五心”好评的百姓解忧人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9/01/08

     他把群众当成自己家里的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眼中一把尺,是非曲直量的准;百姓心中一杆秤,真情付出好口碑!20181228日,在2018年个旧最美人物颁奖典礼上,白海鑫同志被评选为该市“最美人民调解员”。

白海鑫,男,哈尼族,中共党员,2013年法律专业毕业的他成为了个旧市蔓耗镇的一名人民调解员,2015年任个旧市司法局蔓耗司法所所长。他真情付出,诠释了一种平凡而又闪耀的最美力量。白海鑫认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有五颗心:用心、耐心、细心、爱心和关心 。”5年来,他将“五心”融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用无限的热忱与过硬的专业素养铸就公平诚信的利剑,努力调解纠纷,有效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获得了群众的无数好评。

用心学习积累 成为调解行家里手

作为人民调解队伍中的新鲜血液,白海鑫深知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就无法驾驭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掌握调解技巧不仅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也体现着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了提高理论水平,白海鑫认真学习了人民调解相关规定及调解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法规。同时,他虚心向前辈请教,认真分析每一起处理过的纠纷,从中总结调解经验和方法技巧,吸取教训。经过5年的学习与积累,白海鑫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熟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

耐心梳理思路 善于总结调解新特点

白海鑫总是以饱满的干劲投入到调解工作中,他脚踏实地,耐心梳理思路,善于总结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新特点。他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总结出几个矛盾纠纷的新特点:一是因婚姻关系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为农村的老人赡养和抚养子女增添了许多不利因素。二是随着旧房改造增多,由此引发的房屋使用、转让、出租等纠纷不断增加。白海鑫牢牢把握住人民调解工作的这些新特点,在调解工作中“对症下药”,熟练运用各种调解技巧,依法调解,以德服人。

细心排查矛盾 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在基层,有些矛盾看似不大,但如果置之不理或是处理不当,很可能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作为蔓耗司法所所长和蔓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顶梁柱,白海鑫时刻谨记“群众工作无小事”。2016年,金平县某村村民在蔓耗镇二级路钢筋场打工时不幸受伤,其家属与钢筋场老板因责任承担和经济赔偿事宜发生争执。白海鑫知悉情况后立即带领调委会工作人员主动介入。一方面,他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平复家属情绪,打开钢筋场老板心中的死结,做到“情通”。另一方面,他不厌其烦地为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释法析理,做到“法通”。法与情的结合最终使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这起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完满化解。

爱心弥合亲情 化解矛盾拉近距离

人民调解工作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解决纠纷,更需要人民调解员用爱心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白海鑫在调解工作中擅长通过情与理的结合,在化解矛盾的同时用爱心弥合感情。在化解一起亲兄弟间的分家析产纠纷时,由于该纠纷中涉及对已故双亲的赡养问题,纠纷双方情绪激动,调解现场一度陷入混乱。白海鑫先将双方分开,稳定当事人的情绪,然后结合当地民族风俗,结合自己对两兄弟对双亲赡养情况的调查,劝导双方念及兄弟之情,对财产分割问题在公平的基础上能让则让,各退一步。在白海鑫的努力下,两兄弟最终握手言和,亲情的裂缝得以弥合。

关心矛盾预防 坚持调防结合见成效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白海鑫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他在日常工作中心系矛盾预防,抓早抓小抓源头,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他注重法治宣传,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及道德宣讲活动,努力提升辖区群众法律意识。五年里,白海鑫共排查纠纷及上访案件50余件,调处突发性重大事件矛盾纠纷4起,成功预防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5起,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预防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调处矛盾纠纷380余起, 调解成功360余起,办理法律援助110余件,法律咨询解答2000余人……这是白海鑫在扎根基层的五年里交出的成绩单,他以办事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作为一名司法所所长,白海鑫爱岗敬业,躬身一线勤耕耘;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白海鑫坚守奉献,甘做百姓解忧人。人民调解工作繁杂琐碎,白海鑫却无怨无悔地甘当和事佬,他说:“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才能达到稳定社会、温暖人心的效果。”(李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