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专栏 > 法院天地

河口法院:念好“四字诀” 突出“四个面” 开启国门法院“两个一站式” 建设新局面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20/08/11

    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的“两个一站式”建设,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及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贡献了司法智慧和力量。

  河口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南部边境,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20198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落地河口,使河口县进入高水平、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河口法院作为“国门法院”,立足自身涉外、涉边、涉少及自贸区红河片区核心区法院的区位特点,着力开启“两个一站式” 建设的新局面。 

  念好“广”字诀,突出多元化解平台搭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纠纷多元化解,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要求。 

  河口法院广搭多元化解工作平台,通过完善“平台+机制+人才”,使国门法院多元化解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建立五个调解工作站,使工作机制、人力资源均能在调解站这一平台集结。 

  一是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站。由河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专职调解员常驻法院,专门办理来诉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 

  二是建立律师调解工作站。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与河口县两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机制,派驻律师到法院参与民商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工作。 

  三是涉外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立足“口岸即县城、县城即口岸”的优势,在司法局、法院均设立涉外纠纷调解工作站,引入懂越南语的调解员参与调解涉外民商事纠纷。 

  四是建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以建设云南省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法院为契机,与县侨联共同搭建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涉侨纠纷实质性化解。 

  五是建立少数民族纠纷调解工作站。借助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区位,与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协会共同发力,建立少数民族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 

  同时,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搭建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合力解决涉自贸区矛盾纠纷。 

  2018年至今,河口法院已与29家单位建立26个多元化解联动工作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动诉前化解纠纷2895件,其中涉侨纠纷5件,涉外纠纷7件,涉少纠纷1459件。 

  20206月,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政策法规局联合妥善化解了第一件红河片区涉企合同纠纷,并实际促成履行。 

  念好“序”字诀,突出分调裁审有机衔接 

  河口法院结合内设机构实质化运行,认真贯彻落实“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相关要求,以“程序安排”为核心,建立有序的案件分流、调解、审理工作机制。 

  建立两级案件分流机制,在立案前设置一名分流员,进行诉非分流,对符合诉前调解的民商事案件分流至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并要求诉前调解案件达全院民商事案件的40%,充分运用司法调解这一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程序,推进纠纷实质化解。 

  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为核心,设置一名分流员,对立案后的诉讼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结合基层法院案件特点,在立案庭设置速裁团队,安排全院30%的法官办理85%的民商事案件,最大限度应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实现简案快办。 

  念好“精”字诀,突出诉讼服务集成优质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提出加快建设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具体要求,河口法院坚持强化诉讼服务工作的精准性、协同性、实效性,着力加强“十区”设置。 

  在一楼诉讼服务大厅设置安全保障区、诉讼引导区、诉讼业务办理区、自助服务区、社会化服务区、休息等候区、法治宣传教育区、调解速裁区、审判辅助事务办理区、信访服务区,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司法需求。 

  同时,积极吸纳民族文化的精华,将民族文化与司法文化相融合,设立民族文化墙,展示瑶族“度戒”成人礼中具有准法律效果的“十戒”、“十问”作为民事司法道德宣传主线,积极营造崇德尚法的良好氛围。 

  念好“深”字诀,突出基层基础深入扎实 

  河口法院在瑶山、桥头、南溪、莲花滩四个基层法庭均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将人民法庭工作与两个“一站式”建设有机结合,以四个基层人民法庭为中心,在全县各乡镇、农场建立巡回审判点,并在速裁团队设立巡回审判组,负责巡回立案、办理除河口镇、河口农场以外其他各乡镇、农场的民商事案件,将两个“一站式”建设的触角扎根在基层,延伸到老百姓中间,实现了人民法庭工作全覆盖。(河口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