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专栏 > 法院天地

红河中院:强化三项举措助力诉讼服务提质增效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23/01/17

  2022年以来,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司法为民的重要实践、作为法院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坚持内挖潜力与外借合力相结合,积极探索诉服大厅设施人性化、诉讼服务智能化、审判辅助集约化,全面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着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 

   

  强化“硬实力” 

  诉讼服务功能全面优化升级 

   

  强基建设让司法温度抵民心 

  全面优化诉服大厅建设,改建圆桌式面对面立案窗口,升级拓展休息等候区,完善便民设置,确保当事人诉讼服务“一站清”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人性化便民服务。建成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通过技术赋能 “互联网+”,完善中心设施设备,为群众提供“全天候”自助服务,实现群众立案诉服“不求人”。 

  智慧诉服让司法服务更便捷 

  将当场立、网上立、自主立、就近立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音视频在线调解,规范12368热线接听服务,全力打造“厅网线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2022年,全州法院网上立案6745件,接听及处理12368热线电话、网络咨询共计5455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多元便捷的诉讼服务。 

  于细节处彰显为民情怀 

  为解决长期困扰当事人的法律文书生效证明问题,立案庭通过对接沟通,对法院工作平台进行升级强化。在承办法官对案件生效情况填写后,系统即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将法院能做的、可以做的、方便做的全部做到位,着力深化为民服务举措。 

   

   

  做强“软实力” 

  内部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 

   

  人员配置进一步优化调整 

  20229月,改造完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调整优化人员配置。工作开展中,让熟悉智能化设备且负有激情活力的年轻干警接手导诉岗,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充实信访接待岗位,使队伍老中青搭配更加合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最大限度激发了各岗位工作潜能。 

  岗位管理模式更加高效 

  为有效提升诉讼服务工作质效,立案庭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将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同时,采取诉讼服务AB岗管理模式,强化诉讼服务协作意识,保证不间断为群众提供各项诉讼服务。 

  内部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 

  认真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严格落实当事人来电来访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导诉和信访岗位管理规范和服务流程,从而形成群众来访到服务终结的全流程留痕管理。强化诉讼服务中心司法作风和纪律意识,以创建党员模范先锋示范岗为抓手,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能,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巧妙“借外力” 

  审判辅助集约化成效突显 

   

  2022年以来,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为确保法官专司审判,主动探索创新,打造“一窗口两中心”为核心的审判辅助事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有效破解人案矛盾,促进了审判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打造集约送达新蓝本 

  为切实解决法院文书“送达难”问题,红河中院先后与江苏新视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红河分公司签订了集约送达服务合作协议,将送达事务承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将法院管理平台内的送达中心与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对接,依托第三方公司人工+智能“集中电话送达中心”和邮政公司覆盖城乡的速递网络和专业化邮政队伍,全面实现包括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直接送达等送达方式的集约化管理。2022年,红河州14家中基层法院全部打通集约送达网络,两个集约送达中心收取全州法院送达案件共计29009件,使红河州成为云南省首个将两级法院民事、行政、执行案件法律文书全部统一集约送达的州市。 

  开启无纸化办案新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集中扫描、归档程序,实现审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红河中院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将卷宗材料扫描、装订、归档等事务性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20228月,红河中院无纸化办案数字服务窗口正式成立并运行,并配套制定了《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全过程无纸化办案电子卷宗加工管理规程(试行)》,全面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全方位、全过程集中式有效管理。2022年,数字服务窗口接收扫描加工案件共计3195件,目前已装订完成506件,移送档案室归档119件,在缩短办案周期和提升审判案件质效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