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专栏 > 法院天地

弥阳法庭:“1+1+e”模式一站化解金融纠纷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23/02/16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了网络贷款产品,以易操作、流程简、放款快等优势迅速在市场铺开,但网络贷款大多为信用贷款,容易形成不良贷款而诉诸法院。 

  "金融纠纷巧化解" 

  20201月,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在某银行申请了“优享贷”,并获得25万元授信额度,在分三次支用完所有额度后无力偿还,银行在数次催收无果后,向弥勒市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 

  弥勒市人民法院弥阳人民法庭在收到民事起诉状后,由法庭的诉前调解单元当场联系李某,李某表示可以协商还款,但是不方便到法庭处理,希望银行可以私下协商解决,但银行也担心李某在本次协商后又出现逾期,最终还得通过法院诉讼处理。针对双方的顾虑,弥阳法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将该案委派给金融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金融特邀调解员将调解地点安排到弥勒市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金融共享法庭),并将“诉前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向双方作了介绍,在得知调解协议同样具备强制执行效力,并且能够节省诉讼成本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了协议。金融特邀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双方当事人拟定协议并代书了司法确认申请书,通过平台直接发送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官经过审查后,当天即作出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裁定,双方当事人亦通过电子送达平台从手机端获取了民事裁定书。 

  最终,李某按期履行了还款义务,某银行全额清收了不良贷款本息25万余元。 

   

  针对辖区金融、房地产纠纷比重较高的特点,结合红河州法院系统“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总体要求,弥勒法院将弥阳法庭设置为专业化人民法庭,搭建起符合“金融+房地产”集中审理的专业化审判工作机制,针对金融纠纷的化解探索出“1+1+e”的“一站式”诉讼和非诉解纷模式,进一步强化行业性、类型化矛盾纠纷的社会治理功能,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 

  1”个专业化法庭——金融纠纷集约处理的“CPU 

  弥阳法庭致力于走专业化、集约化审判道路,对全市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制定《金融类案件要素式审判工作指引(试行)》,探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要素式审判,实现类案同审、多案连审和批量裁判,同时还实行案件信息及时报告、定期梳理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等制度,为诉讼参与人提供示范和指引。2022年,在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对信用卡纠纷案件息费过高问题统一了裁判尺度,促进“类案同判”。在构建专业化金融审判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一站式”司法服务,全面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等功能,同时还对金融案件进行立审执一体化管理,减少流转环节,让金融纠纷化解更专业、更高效,依法保护契约精神,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强化和督促企业家自觉诚信守法、以信立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1”个专业调解组织——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主力军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立足专业化法庭职能,搭建无缝衔接、多方参与的专业调解体系,着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强化案件甄别,实行“诉前调解+委派调解”双轨并行机制,对有重大影响、疑难复杂及社会关注度高的纠纷由法庭自行组织调解,其他案件根据案件类型分流由金融特邀调解员主持调解。院机关与人民银行弥勒市支行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聘任34名金融从业人员为特邀调解员,在弥阳人民法庭指导下专司金融类案件诉前调解,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情况通报、风险预警、典型案例等互动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健全风险内控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法律纠纷,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与发展。2022年,共计诉前委派调解成功436件,其中120件申请司法确认,自动履行320件,履行标的达4909512.59元。 

   

  e”动力赋能金融共享法庭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设立架构在虚拟数字空间的金融共享法庭,赋予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的“e”能量。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取存贷款体量大、金融案件较多的金融机构办公场所作为驻点,延伸成立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配备人民法庭调解平台的软硬件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法庭“搬”到老百姓更容易接触和接受的地方,使人民群众就近或者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到调解和诉讼中来,共享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四大功能所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打通诉讼和调解对接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202212月启用以来,共通过金融共享法庭开展线上调解工作14件,调解成功7件,清收不良贷款7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