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长安 > 政法园地 > 政法文苑

在边疆奉献的夫妻检察官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 2019/12/17

  在元阳县检察这个大家庭里,还有一个让全体同事羡慕的小家庭,小家庭的主要成员是一对由入额检察官组成夫妻,基于这样特殊的关系,在工作生活中,他们是亲人,是同事,是伴侣,也是彼此前行的参照和动力。这对夫妻,就是元阳县人民检察院的龚照灵和蔡丽梅。 

  在边疆民族地区茁壮成长 

  龚照灵籍贯云南个旧,那里是闻名遐迩的锡都,蔡丽梅出生于云南石屏,那里被称为文献名邦,他们两口子都是土生土长的红河人。红河这片热土,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经济发达,民族众多,团结、进步始终是伴随红河发展的两大主题。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总是和许许多多的各民族同胞产生交集——哈尼、彝、苗、瑶、回......等等。地缘上的接近,邻里般的亲近,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与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和谐相处,他们不但了解他们的习俗,尊重他们的文化,还自觉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对待。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长大的青年,龚照灵和蔡丽梅既是红河发展进步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逐步意识到,民族团结,始终是支持家乡发展的坚强柱石,没有团结和稳定,就不会有发展,那么,红河外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样子呢?怀着朴素的好奇和志向,他们努力学习,这为他们日后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们在回首自己的经历时,不免慨叹,正是红河这块热土为他们提供了人生的更大可能。他们用自身的经历证明,在边疆民族地区,所有人都可以不分地域、不分族别,共同发展。 

  在边疆民族地区深深扎根 

  时光荏苒,历史发展的潮流滚滚而前。最终,们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汇聚在一起了。2011年,龚照灵入职元阳县人民检察院,一年后的2012年,蔡丽梅从云南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也进入元阳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同为外地人,在蔡丽梅同志进入元阳检察院时,早其一年参加工作的龚照灵和其他前辈一样,对蔡丽梅照顾有加, 2014年两人结为夫妻事有利弊,对很多夫妻都会面临的在同一单位工作可能会带来的因个人生活影响工作、或因工作原因影响个人生活等的矛盾,但夫妻两人同心协力,约法三章,在一方因工作原因而困惑、失落时,另一方总能适时进行安慰、鼓励,共同加油。夫妻二人工作上踏踏实实、尽心尽责,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主动担当。2016年两人均通过遴选成为检察官。 

  在生活上,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建设小家,与其他同事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家庭中,夫妻双方共同孝敬老人,抚养孩子。在单位上,夫妻二人热心团结同事,和单位同志从未红过脸,争过嘴,每逢过节回家经常向自家地里种的瓜果蔬菜、地方特产带来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在单位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和哈尼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同事团结拼搏,不分彼此,为元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他们也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在边疆民族地区奉献自我 

  在元阳检察院工作期间,他们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践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原则,在办理涉及民族的案件时,他们公平公正,努力维护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 

  在工作上,两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自己掌握的办案经验业务知识总能及时分享给对方,听取对方意见,虚心接受对方需求。在取得好的经验、作法时,从不吝啬,将好的经验作法也和其他同志交流学习,在传、帮、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体干警的共同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思想上,两人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蔡丽梅同志是一名有8年党龄的同志,也是党支部副书记。蔡丽梅作为党员同志,不仅在单位上当好先锋带好头,对龚照灵同志也同样严格要求,要求龚照灵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蔡丽梅同志的影响下,龚照灵同志也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两人已作好为共产主义奉献自我的准备。  

    忘小我,为大我;舍小家,顾大家,是龚照灵和蔡丽梅夫妻的真实写照,他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为边疆民族事业添砖加瓦,为团结进步,贡献力量和智慧,他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元阳县检察院)